close


這是一本從書名絕對猜不出故事內容的小說。

一名即將走入死亡的囚犯德西黑,在受刑前要求抽最後一根煙,乍看之下這只不過引出了兩條互相矛盾的司法條文,卻沒想到這根煙在不知不覺中竟影響了多人的命運,尤其是…

這個故事建立在一個非常重視小孩的城市,由於大多數人都覺得孩子是可愛的,需要被重視的,因此成人在無形中賦予了小孩極大的權力,我不否認小孩具有上述的特質,但在孩童天真思想的背後,也具有心智尚未發展成熟的背景,在說話、行為或是思考都有極大不可靠性的情況下,完全相信孩子的說法真是一件危險的事。

另外,在這故事中也點出了一個相當殘酷的事實,「人們傾向於相信他想相信的事物,而非事實」。這個論點在許多方面都可以得到驗證,當兩個人陳述同一件事時,我們會相信熟悉的人多一點,看起來老實的多一點,表現出色的多一點,甚至也有那種別人完全不相信,但因為你「認為」應該相信便相信的。當然,一般而言,當身邊有越多人跟你站在同一陣線,你的想法就會更加堅定,最後就形成了變相的多數暴力,而這也正是媒體的可怕之處。新聞節目的操作手法,可以讓一件事變得爆炸性的驚人,也可以像雨點般的平靜,甚至可以引導觀眾的思想,撇開書中最明顯的例子「恐怖事件」不談,主角覺得帕塔基律師很厲害,可以拯救他的弱勢這一點,還有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,決定放手一搏,自願和被俘虜的人質交換這個決定,期盼著出現德西黑奇蹟的他,不也是媒體引導下的犧牲產物?

提到書中角色的人生走向,也不得不談談生活中不可忽視的變數,「運氣」。同樣是讓有著「速死」稱號的帕塔基律師辯護,德西黑在不知是有意或無意的行為下,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命,還成為擁抱名利的大人物。而一個壓根就沒犯過「傷害兒童罪」的市府員工,卻走上了一條不歸路,兩人大相逕庭的命運令人嘆息。

最後還想說說主角的性格,我覺得他會走向這個結局,個性也是重要的因素,像是在會議上的報告指出市長的錯誤這件事,向人提出建言本來就是件風險很高的事,而對象竟然還是他的上司,這個用風險估算還不夠呢…。沒有站在他身邊的靠山,再加上不喜歡小孩這個與眾不同的特點,想要找到支持他的人就更不容易了。期盼能不隨波逐流,過理想化的生活真的是件難事。

看完結局後,心裡感到些許沈重,作者以帶點誇飾的手法直接點出了人生的荒謬與無奈,沒想到薄薄的一本書,讓我腦中浮出這麼多想法,感覺上有點雜亂,但真的都是閱讀當下以及合上書本後所感受到的,雖然我們常常說「人生不就是這麼一回事」,但是看到它完完整整地攤在眼前時,還是會感到殘忍且不捨。

ps.寫完文章後回頭看了一下,才發現我在開頭的第一句話就出現了問題,我說,從書名絕對猜不出內容,那是因為我原本把它想成一本帶有一點溫馨的感人小品,這樣看來我也犯了書中人們都犯的錯,我覺得小女孩代表天真可愛,一定是個乖巧惹人疼的角色,這樣故事應該是走溫馨感人路線啊!事實證明我錯的離譜,說的總是比做的簡單啊…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yingw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