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書名:毀滅天使(Angel of Destruction)
作者:凱斯˙唐納修 (Keith Donohue)
譯者:李靜宜
出版社:遠流出版
失去親人的心情要如何才能撫平?該選擇等待,或是邁開步伐追尋?如果天使降臨,他是否有撫慰人的能力,而人們是否願意相信?
瑪格麗特一直很寂寞,女兒艾芮卡失蹤,丈夫過世,某天陌生女孩諾拉在雪夜裡造訪了她,寂寞的靈魂因此出現渴望,渴望讓諾拉成為她的親人,撫慰她的傷痛。但諾拉是誰,又為什麼出現?這個身上似乎帶有魔力的女孩,讓一切逐漸變得不同。
曾經和父母很親近的愛芮卡,在青春期遇見了她以為的真愛,父母無法找到和她溝通的方式,便只能看著關係惡化,終有一天,她為愛出走,只為了一個男孩和那男孩的信念。他們需要彼此靠近才能獲得救贖,但如何才能聽見對方的聲音?
唐納修說故事的方法總是引人入勝,他訴說著各個主要角色的遭遇,細膩的描述讓場景在眼前浮現,帶出角色的樣貌和情緒。文字間總是給我一種似真似假的感覺,而人生其實也像這樣,有時我們會遇到似曾相識的場景,或者回頭一想才覺得有人曾經在告訴我們些什麼,只是我們忽略了,因為太專注在自己的想法上,以致於沒有聽見周遭的聲音。
很多小說都描述過關於失去的故事,失去親人,失去愛人…,人們嘗試在悲傷無助時尋找支柱,抓緊浮木,但換來的結果卻不一定美好,支柱和浮木只是憑藉,真正的面對或解脫總是要自己追尋或放手後才能明白。無論是失去艾芮卡的瑪格麗特,或者艾芮卡在路上遇見的霧娜和奶奶,他們都在失去親人後,帶著有天家人會回到身邊的期望,等待著,桎梏於失去的關係。一直要等到天使降臨,讓某些東西失去平衡之後,世界才逐漸開始改變。
閱讀過程中我始終疑惑著,究竟諾拉從何而來,是人世間的存在亦或是上天的使者,因為書名是天使,所以閱讀時我的思緒也繞著天使轉,不過奇妙的是,闔上書本再度回想時,我的想法卻有些許改變,原本認為是主軸的天使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,天使像是一種指引,可能出現在生活周遭的任何角落,任何一個對著自己說話,或甚至給予眼神的人,而最重要的或許是聆聽內心的聲音,而不束縛於世俗的枷鎖。天使也許會離開,但並不是真的離開,他可能隨時以任何樣貌出現,只要人們願意相信。
這是一個關於愛和救贖的故事,書名《毀滅天使》其實隱含好幾種意義,從文案看來像是帶來毀滅的天使,但其實毀滅天使本身就是一種存在,而那毀滅出現的方式又不如我起初猜測。詳細的意義,我想還是留給讀這本書的人自己發現吧。
再次回頭翻閱,會發現很多描述角色的小細節有著奇妙的相關,藍色茶杯、令人昏昏欲睡的牛奶、諾拉和霧娜還有曾經存在過的生命,他們都有些許共同之處,這讓我開始思索他們的相關性(在推理小說中這樣的思索可是關鍵),但以這本書來說,到了最後,我覺得那些關聯比他們真正的關係更為重要,他們相互影響,建構出奇妙的聯繫,而那聯繫帶來的改變才是我想探究的。
無論天使是否存在,只要願意相信,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天使。
ps.感謝遠流出版社提供本次試讀機會 :)